国产海缆突破!“国蛟一号”重构海洋输电产业生态

近日,全国首个国家海洋输电核心技术品牌“国蛟一号”以影像与图文交织的“海洋输电史诗”精彩亮相中国能源品牌展。

品牌亮相:潜心深耕海洋输电技术领域

2023年8月8日,全国首个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国蛟一号”正式面世,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实施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内首个发布的子品牌,同时也是世界海洋输电领域唯一成体系的品牌,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精准施工的专业,为我国沿海诸省提供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试验、运营维护等海洋输电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国产海缆突破!“国蛟一号”重构海洋输电产业生态

研发方面,“国蛟一号”依托国内专业从事海洋输电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室进行多项交直流海缆国内首试,推动世界首条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等多种高端电缆及其附件生产的全国产化;

国产海缆突破!“国蛟一号”重构海洋输电产业生态

施工方面,“国蛟一号”打造国内最大载缆量达万吨级的新型海缆施工船“启帆19”,还有“启帆9”“舟电15”等先进海缆施工、检修船只,能够满足今后几年海上风电业务向深远海发展的需求;

运维方面,“国蛟一号”建成海洋输电全景智慧监控中心,首创“三段式”立体化海缆防外破运维体系,保障海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42年间,这个承载着“海洋强国”使命的技术品牌不断超越极限,重塑中国海洋输电技术版图: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我国技术难度最高的跨海联网工程——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创造了380米世界最高跨海输电铁塔等14项世界纪录。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编、参编近50项技术标准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取得8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不断突破复杂海洋环境下电力传输“卡脖子”问题。

产业链长:构建海洋输电产业全链生态

目前,我国海洋输电领域从科研、勘测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到运行维护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链各环节各自为战,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载体来凝聚各方资源和力量,极大地削弱了我国海洋输电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国蛟一号”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通过培育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赋能业务发展,推动我国海洋输电产业“向海图强”。

“国蛟一号”凝聚产业链各方力量,构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奋进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凭借“研发者、生产者、应用者”三重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在创新应用、施工运维、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优势,对内整合设计、试验、施工等专业组建联合体;对外与超50家上下游企业、学术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例如,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科院、南网电科院等科研院所成立研究中心。以“产学研用”培育成果,联合国内高电压等级海缆研发生产企业、海缆施工装备研制机构共同开发合作,与华能烟台公司、中广核公司等联合设立海上风电送出、并网、消纳技术研发项目;与宁波东方、江苏亨通联合设立高电压等级海缆研发项目;与马尾造船厂、华电重工联合设立海缆施工装备研制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升级,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国蛟一号”正以品牌为载体引领海洋输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创新与突破方面,“国蛟一号”推动了多项海洋输电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如世界首个运行在20赫兹频率下的海洋输电工程,以及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等;在产业链解决方案方面,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试验到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在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洋输电领域的技术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有助于我国海洋输电技术走向世界;在能源互联互通方面,“国蛟一号”通过提供安全稳定、绿色环保、高效持续的海洋输电保障,促进了沿海岛屿与大陆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国蛟一号”推动了高端电缆及其附件生产的全国产化,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升级,提升了市场核心竞争力。

蓝色电力:从中国方案到世界范式的输出者

当战略蓝图转化为深海远征,“国蛟一号”从服务浙江自贸区建设的中国品牌,到成为世界海洋输电领域能源互联方案提供者。

随着岛屿互联、海洋石油平台及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临今后海底电缆路由廊道存在相邻管线较多及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现状,对海底电缆的高精度敷设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帆19”万吨级载缆量新型海底电缆敷设施工船横空出世,排水量达2.4万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在全国海缆施工船中排水量最大,可装载75千米三芯交流220千伏海缆、130千米单芯直流300千伏海缆或2000千米通讯光缆,具备深远海海缆敷设与检修作业能力;埋设深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装配国内最先进的拖曳式水喷埋设犁,最大埋深达4.5米,更好地保护海缆不受锚损;自主研发全国首套悬链式敷设系统,利用全球领先的动态定位技术,可抵抗9级风力袭击和4节流海水冲击,确保海缆恒张力、恒速度敷设,敷设精度达0.5米;在国内首次采用电力推进技术和纵向敷缆方式,施工作业范围拓展40%,并可加装直升机起降平台,为远洋海域海缆敷设提供作业条件,有力支撑了我国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海底电缆敷设施工作业。

据了解,“国蛟一号”主导构建起涵盖30余项行业指南、20项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的立体化标准体系,激活创新要素与产业资源的跨边界流动。这套复合型标准体系产生的经济涟漪持续扩散——中国海缆施工标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方案的同时,年均释放超30亿元电网成本节降、海外施工拓展等经济收益,不仅带动50余家中小企业完成技术蝶变、创造2000余个新就业岗位,更通过标准输出践行“促进多方伙伴关系”的理念,在全球低碳能源网络的蓝图中,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协同范式。

免责声明
尊敬的“电缆世界”网站访问者:

欢迎您访问电缆世界(以下简称“本站”)。在您使用本站提供的各项服务之前,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免责声明的所有条款。您对本网站的访问和任何形式的使用行为即视为您已阅读、理解并完全同意接受以下条款的约束。

一、信息免责
本站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电线电缆领域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和行业资讯。本站所发布的所有文章、数据、价格、规格、图片等信息(以下简称“内容”)均出于善意,旨在进行行业知识分享和市场信息交流,仅供参考与学习之目的。

本站对上述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或适用性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由于技术更新、市场波动及政策法规变化等多种因素,本站内容可能存在滞后或误差。因此,用户不应将本站内容作为做出任何商业决策或工程决策的唯一依据。任何依赖于本站信息而采取的行动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二、使用风险
用户在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时,应自行进行核实、判断,并承担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因依赖本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或特殊的损失或损害(包括但不限于利润损失、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本站及运营方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三、外部链接责任
本站可能包含指向其他第三方网站的链接(或称“外链”)。提供这些链接仅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和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支持或对其内容负责。这些第三方网站有其独立的内容和政策,本站无法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安全性。访问任何外部链接所产生的风险均由用户自行承担。

四、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图表、logo、版面设计等,其知识产权均归本站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明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转载、摘编、建立镜像或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本站内容时,必须注明“来源:电缆世界”并保留原文链接。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下方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五、不承担担保责任
本站对网站的运营、服务的连续性、信息的及时终止或更正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不做任何担保。本站不保证服务器不受病毒、黑客攻击等干扰,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法律管辖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效力及纠纷的解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任何因本声明或使用本站所引发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至本站运营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七、声明修改权
本站有权在任何时间,无需事先通知,对本免责声明的条款进行修改、更新或补充。修改后的内容一经发布在本站上即生效,并替代原有的免责声明。请您定期查阅本页面,以确保知悉所有最新条款。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电缆世界 运营团队
联系方式: 可通过网站底部“联系合作”等方式获取。
更新日期: 2025年9月20日

为您推荐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